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举办了第三届广济创新项目大赛。创新大赛的开展,不仅激发了科研人员和临床医护人员的创新活力,增强了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更重要的是发掘了诸多优秀的临床创新项目,其中部分项目正在实施成果转化。转化后的技术和产品将应用于临床,更好地帮助患者。
可高效杀灭耐药菌
很多人有过角膜炎的困扰,这是因为角膜位于眼球最前面,直接与外界接触,易受到微生物、外伤及理化刺激因素的损害而发生炎症。角膜炎发展到后期很可能导致失明,目前全球有2000多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占致盲原因的1/5。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有效杀死耐药细菌的药物。
因此,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周民教授团队与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主任姚克教授团队共同对此类临床难题进行了科技攻关,研发了一种具有光活性双功能纳米药物——新型铜源复合纳米银眼用凝胶。
该药物以近红外激光为动力源,同时可控释放银离子和铜离子,其中银离子可高效杀灭耐药菌,而铜离子可以加速眼角膜的愈合。今后,此产业对于其他眼科感染性疾病甚至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疾病的治疗指日可待。
目前,该项目实验室前期阶段研究已完成,已有投资公司和若干厂商提出合作或者技术购买意向,相关业务正在洽谈中。
更加方便患者转运
除了新药的研发,创新大赛中也涌现出了不少临床护理方面的项目,如护理部主任金静芬团队的“气悬浮可降解转运垫”。
一直以来,“安全转运”都是医护人员的关注焦点。在这款神奇的转运垫问世以前,一个普通患者转运,需要4人从床单四角拖起,费时费力。这个过程对患者来说也很痛苦,尤其是骨折病人。搬运过程中,病人疼得哇哇大叫,家属只能安慰:忍忍、忍忍,马上就好!
“有没有可能设计一款产品,既能让病人在转运中安全舒适,又能让医护人员搬运很省力呢?”带着这个初衷,护理部金静芬主任带领护理团队走上了创新研发之路。在头脑风暴中,想到了平稳高速移动的磁悬浮列车。通过查阅资料以及和浙大理工科专家的技术合作,以磁悬浮技术——利用“磁力克服重力,从而使物体悬浮起来”为技术灵感,想到了通过气悬浮即通过气体流量精确控制悬浮水平,从而大幅度减轻气垫的悬浮负载。
经过两年的研发及无数次实验,最终成功将载荷重力降至原重量的1/10——如患者体重为100kg,则只需施加10kg的力即可实现转移患者过床。同时,气垫在缝合部位还做了可降解处理,既环保又实现“一人一垫”,避免交叉感染。
目前,该项目已与企业进行合作,产品取得了注册证,完成了成果转化并申请了专利。
比上届更加落向实处
“创新大赛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参赛项目越来越多、越来越落地。”浙医二院院长助理、科研部主任胡新央介绍,本届比赛项目与上届项目明显进步在于更加落向实处,其中不乏已有初步成型产品的项目,且学科覆盖齐全,涉及近20个学科,充分体现了医院医生活跃的创新思维以及医院营造的浓厚创新氛围。
大赛还邀请了30多家医疗投资和生产企业参加项目对接,而且此次大赛评委阵容空前强大,更加合理,包含了政府部门转化平台的专家和领导、器械行业专家、人工智能领域专家、产业界著名投资人。
浙医二院院长王建安说:“近年来,医院通过建立创新中心、创新俱乐部,搭建创新链条上各个基础,形成了以重大疾病领域科研为根基,多个临床学科科研齐发展的浓厚创新氛围。并且,我们一直致力于探索完善自主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产学研合作创新之路,实现科研资源要有效协同。科研与临床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科研服务于人类,医学科研最终要落地于临床,真正实现医学技术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最终为人类健康添砖加瓦。”
多数时,临床医务人员并不缺乏创新理念,但缺乏转化研究成果的能力和外部条件。“为此,医院正预备进一步搭建为医务人员提供创新服务相关配套资源,集交流、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服务的平台,成立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办公室。”浙医二院副院长吴志英说
可高效杀灭耐药菌
很多人有过角膜炎的困扰,这是因为角膜位于眼球最前面,直接与外界接触,易受到微生物、外伤及理化刺激因素的损害而发生炎症。角膜炎发展到后期很可能导致失明,目前全球有2000多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占致盲原因的1/5。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有效杀死耐药细菌的药物。
因此,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周民教授团队与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主任姚克教授团队共同对此类临床难题进行了科技攻关,研发了一种具有光活性双功能纳米药物——新型铜源复合纳米银眼用凝胶。
该药物以近红外激光为动力源,同时可控释放银离子和铜离子,其中银离子可高效杀灭耐药菌,而铜离子可以加速眼角膜的愈合。今后,此产业对于其他眼科感染性疾病甚至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疾病的治疗指日可待。
目前,该项目实验室前期阶段研究已完成,已有投资公司和若干厂商提出合作或者技术购买意向,相关业务正在洽谈中。
更加方便患者转运
除了新药的研发,创新大赛中也涌现出了不少临床护理方面的项目,如护理部主任金静芬团队的“气悬浮可降解转运垫”。
一直以来,“安全转运”都是医护人员的关注焦点。在这款神奇的转运垫问世以前,一个普通患者转运,需要4人从床单四角拖起,费时费力。这个过程对患者来说也很痛苦,尤其是骨折病人。搬运过程中,病人疼得哇哇大叫,家属只能安慰:忍忍、忍忍,马上就好!
“有没有可能设计一款产品,既能让病人在转运中安全舒适,又能让医护人员搬运很省力呢?”带着这个初衷,护理部金静芬主任带领护理团队走上了创新研发之路。在头脑风暴中,想到了平稳高速移动的磁悬浮列车。通过查阅资料以及和浙大理工科专家的技术合作,以磁悬浮技术——利用“磁力克服重力,从而使物体悬浮起来”为技术灵感,想到了通过气悬浮即通过气体流量精确控制悬浮水平,从而大幅度减轻气垫的悬浮负载。
经过两年的研发及无数次实验,最终成功将载荷重力降至原重量的1/10——如患者体重为100kg,则只需施加10kg的力即可实现转移患者过床。同时,气垫在缝合部位还做了可降解处理,既环保又实现“一人一垫”,避免交叉感染。
目前,该项目已与企业进行合作,产品取得了注册证,完成了成果转化并申请了专利。
比上届更加落向实处
“创新大赛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参赛项目越来越多、越来越落地。”浙医二院院长助理、科研部主任胡新央介绍,本届比赛项目与上届项目明显进步在于更加落向实处,其中不乏已有初步成型产品的项目,且学科覆盖齐全,涉及近20个学科,充分体现了医院医生活跃的创新思维以及医院营造的浓厚创新氛围。
大赛还邀请了30多家医疗投资和生产企业参加项目对接,而且此次大赛评委阵容空前强大,更加合理,包含了政府部门转化平台的专家和领导、器械行业专家、人工智能领域专家、产业界著名投资人。
浙医二院院长王建安说:“近年来,医院通过建立创新中心、创新俱乐部,搭建创新链条上各个基础,形成了以重大疾病领域科研为根基,多个临床学科科研齐发展的浓厚创新氛围。并且,我们一直致力于探索完善自主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产学研合作创新之路,实现科研资源要有效协同。科研与临床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科研服务于人类,医学科研最终要落地于临床,真正实现医学技术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最终为人类健康添砖加瓦。”
多数时,临床医务人员并不缺乏创新理念,但缺乏转化研究成果的能力和外部条件。“为此,医院正预备进一步搭建为医务人员提供创新服务相关配套资源,集交流、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服务的平台,成立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办公室。”浙医二院副院长吴志英说